2)第一百三十二章 理顺水师_大明雍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个好处,就是水师的忠心。有此一策,纵然水师高层都是许栋带过来的,朱厚煌也可以安心了。

  商议过后,再无其他问题。朱厚煌也去看看了澎湖县兵,澎湖县兵不过千余,训练还算得力。

  当然比不得,朱厚煌的亲兵,但是战争厮杀之术,也学的差不得了,只差上阵杀敌了。

  朱厚煌说道:“十日之后,澎湖县兵到大员集合。这是军令。”

  “是。”

  朱厚煌将三地的兵卒看在眼里,知道兵卒可用。现在是准备出兵北港的时候了。

  朱厚煌从不将北港的实力看在眼里,这一次不过是想看一下,雍国体制的动员能力而已。

  朱厚煌回到大员,这十日之内理顺各种关系。

  毕竟是第一次,千头万绪,有很多事情,需要朱厚煌来理顺,比如说县兵的军饷。

  按朱厚煌的体制,县兵在本地是服役,有口粮,分配衣甲,但是没有军饷。但是如此出征的话,不给军饷就有一点说不过去了。

  但是怎么给,给多少。又是一个问题。

  最后朱厚煌与诸位商议之后,定下来,有出征补贴,不过不高,相当于亲军半饷,不过对战功的赏赐丰厚。

  原本朱厚煌以为料理这些章程就可以了。真正一上手,才知道出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比如粮草的押运,还有随行的医官,等等。

  之前朱厚煌做战,比如攻打达延汗一战,这些琐事都不需要朱厚煌亲自处理。在东雍打得两仗,也都是在大员附近打仗,根本不是长途跋涉。

  也幸好,北港临海,这一次,直接乘船过去便是了。否则千里行军,朱厚煌自己心里都没有底。他甚至想将戚景通召过来。以备咨询。不管怎么说戚景通也是打过仗的老将,家中也是世袭指挥使出身,也算是将门。

  不过朱厚煌最后还是将这个注意打住了,这一次敌人并不强大,朱厚煌全当锻炼自己了。既然决定今后牢牢把持军权,就必须有拿得出手的战绩。朱厚煌必须熟悉征战。在雍国军队开创之际亲自参与进去。

  就这样匆匆忙忙之间,十日过去了。澎湖县兵到了,连同早已聚集起来的大员县兵以及朱厚煌的亲兵,足有三千余人。

  朱厚煌校阅三军,看起来雍王亲军,澎湖县军,大员县军,这三军泾渭分明。

  其中装备最好的,训练最好的自然是雍王亲军,有数百人身穿甲胄,还有数百人身穿鸳鸯战袄。其实身穿甲胄的都是肉搏白兵,这些人多持大刀长枪,而身穿鸳鸯战袄的人正是朱厚煌看中的火枪兵。其次是大员县兵,大员县的老底子本就是福州三卫,而且在大员屯垦之时,也是按照军中制度屯垦,军屯还没有解散几天。再加上,在诸侯眼皮底下,自然不敢偷懒。

  比澎湖县兵,要强上一头。

  至于澎湖县兵,没有大员这样

  请收藏:https://m.wp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