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二十一章 正旦大朝五_大明雍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已经在暗中交手了,朱厚煌总觉得还叫锦衣卫有些别扭,也就给锦衣卫改名为绣衣卫。语出汉武帝的绣衣直指。

  吴凤仪上前之后,开始叙功。

  也许是刚刚少府令许松弄的不好收场,而吴凤仪的叙功就平淡了许多。

  这也是吴凤仪的工作的特点,他总不能说,他在北京安插了多少钉子,最成功的钉子到了什么位置上吧。

  吴凤仪自己都不大相信这个大殿里面没有嘉靖的眼线。

  比起吴凤仪往大明安插眼线,大明给东雍安插眼线容易的多,谁叫朱厚煌人才匮乏,求贤如渴啊。

  吴凤仪坐在少府令许松的对面。两人相对而坐。

  朱厚煌说道:“监察御史王九川,上前叙功。”

  所有人都一阵骚动。

  他们知道朱厚煌命王九川组建御史衙门,但是御史衙门组建之后,一直以来静悄悄的,好像什么也没有办,刚刚开始会吸引人们注意,但是时间一长,他们也都不在意了,就当多了一个闲散衙门。

  说起来在朱厚煌以身作则之下,整个东雍没有一个衙门没事做,也算是一个奇迹了,这就是所谓开国气象。

  但是一个闲散衙门,上来叙什么功啊?

  王阳明更是心中咯噔一声,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王九川心潮澎湃。

  他是在王阳明,戚景通,黄士龙,许松,吴凤仪,之后发言,代表他已经处于东雍最核心的一群人之中了。

  当然并不是他在东雍的地位真的到了第六位,不说别的,单单李良钦的位置,就比他高。

  只不过李良钦一直在朱厚煌身后站立,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连座位都没有,但是并不代表他们不重要。

  王九川短短数年之内,有一位海外商贾之子,变成了一国重臣。甚至有生之年,有望宰相之位,王九川对朱厚煌的知遇之恩,心存感激。

  越发不敢浪费今天的机会。他深吸一口气,说道:“臣受命以来,六月有余,一心想还诸臣清白,但是今日不得不,臣弹劾丞相府,户部侍郎,工部尚书,------”

  王九川一口气,开出一个十几人的名单,凡是提到的人全部在大殿之上。这些人或贪赃枉法,或滥用职权,或着懈政殆政。

  王阳明忽然松了一口气,有些事情,悬而未决的时候,是最难办的,当事情真正落下来的,王阳明反而不在乎了。

  王九川的名单之中,就有好几个人都是王阳明的弟子。

  王阳明也知道他们的本性,早已警告过他们了,但是如果警告有用的话,就没有那么多人前仆后继的去死了。

  朱厚煌说说道:“拿下。”

  本来在两边当雕像的殿前武士,一个个将提到名单的人拉了下去。

  一时间,这些人什么样子都有,有的浑身瑟瑟发抖,一言不发,似乎忘记了该怎么说话了,有的人大喊大叫,说是冤枉。有的

  请收藏:https://m.wp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