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四十三章 出使二_大明雍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宁王之乱,被平定了,北方蒙古也安分下来,还有这样那样的灾害都被赈济了。

  也许有人说,这是正德接受了弘治皇帝给他的基业。但是儒家不是有尊者讳吗?之前的成化皇帝,还有被俘虏的英宗皇帝,正德的评价为什么这么差,特别是这几年大明的思潮,都是拨乱反正。

  既然有正了,那么谁是乱。

  自然是正德是乱了。

  简直是将正德打翻,再踩上一万只脚。

  在朱厚煌看来,不过是欺负正德没有儿子而已。否则嘉靖留下的烂摊子,比正德大的多,但是嘉靖的评价,与正德相比,简直是强太多了。

  一想到这里,朱厚煌就气愤。

  他之前看正德,不过历史上一个人物而已,但是现在想起来,却是自己的长兄,最提携自己的上司。而且是致力于开拓进取的同志。

  不管是那一点,他都不想看到那些文官士大夫对正德的诋毁。特别是杨廷和。杨廷和作为正德时期的首辅,在正德殆政情况下,几乎所有国家运转都是在他手里,他正德在的时候,不敢直言劝谏,等正德死后全部翻盘。

  就是一个欺软怕硬的东西。

  朱厚煌可以原谅杨慎,但是绝对不可能原谅杨廷和,杨廷和之死,在朱厚煌心中简直是死的好。死的太好了。

  不过,不能在杨慎面前这么说。

  朱厚煌绝对自己的基业将来不下于大明,而最大仇人,杨廷和也死的这么憋屈。心中闷着的气,十成去了七成。

  他理智的去想,他即便回去之后,打败嘉靖容易,但是在大明变法困难,除非他将大明杀的血流成河,否则几乎不可能,变法成功,将大明扭转方向。

  即便他是皇帝。

  很多局面不是以皇帝想法而转移的,在大明尤其是这样的,在大明虽然不是一个宗教国家,但在某些方面也不算是一个完整的世俗国家,为什么?

  因为这些文官看来,是道统大于法统的。

  就是理学的道德规则,要胜过大明皇帝的权威。特别是朱厚煌作为一个国王时间越长,越发明白这一点。

  大明皇帝不是至高无上的,他是在道统之下。很多人以道统的名义压制大明皇帝,而且大明县以下的统治全部崩溃,就在这些掌握在道统的人手中。

  唯一好的是大明皇帝是道统的一部分,不会出现某些地方大毛拉以某经的名义反对皇帝。

  朱厚煌每每想起,他不过是想要几百根合格的火枪,就能逼死人。这一件事情,对于自己能不能成为大明的中兴之主,就心中疑虑。

  当然朱厚煌眼中的中兴,绝对不是文官士大夫眼中孝宗那样的中兴。

  一方面,是雍国的开国之主,雍国虽然小,但是潜力很大,朱厚煌觉得自己努力一辈子,可以在东南亚建立起一个大帝国。不逊色于大明的帝国。

  这个选择的两项在朱厚煌

  请收藏:https://m.wp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