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百二十三章 对策_大明雍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据绝对优势。

  想要与大明一场大战,必须凝聚内部人心。

  必须让东雍百姓知道为什么要打这一仗,有什么原因是不得不战,如果不战,就会被朝廷打过来,这种道义上的上风,才能凝聚人心,让他相信,靖难之役是为了保护他们现在的生活。

  与大明开战,绝对不会像是向攻打淡目国一样,只需局部动员就行了,这一场大战,必须东雍所有的力量,东雍恐怕每一个壮丁都必须参战,这样的战争没有道义上优势,很难说服百姓努力打下去。

  这是一场国战。

  “殿下觉得,仅仅凭借我军在东雍的兵力抵抗不了杨一清吗?”杨慎说道。

  朱厚煌闭上眼睛,说道:“虽然东雍仅仅有三个营的兵力,但是现在已经提前知道了。他不出动数十万大军,恐怕攻不下东雍。”施琅攻台之时,动用的水师有四百多艘战船,三万多兵员的水师。而朱厚煌在东雍上面的经营要远远的超过了明郑。

  明郑时期,重点经营的也不过是大员附近的台南一部分地方,而朱厚煌在东雍的经营,是以北港,大员两个重心,以海道与陆地官道相互连接在一起,人口在百万之上,如果按东雍的动员体系,竭力动员的话,将所有壮丁填充到县兵之中,最少能弄出二三十万大军,不过,那时候东雍岛上的男丁就为之一空了。

  这还是因为东雍的特殊人口结构。

  东雍的百姓大多是移民过来的。

  而移民之中,很少有老弱病残,所以现在的东雍人口结构之中,呈现出几个特点就是壮丁多,老人少,而起十岁之下的孩子多,而十岁之上的孩子少。这些孩子都是百姓在东雍定居之后,才出生的是名副其实的雍一代。如果再等个几年,东雍的人口将有一次大爆发了。

  只是战争从来不在你想的时间来临。

  “殿下认为,汪直,黄士龙是庸将吗?不足以托付东雍大任吗?”杨慎说道。

  朱厚煌想了想,说道:“如果他们两人不能称职,孤不知道该将国事托付给谁了。”

  汪直虽然不如俞大猷,但是也是朱厚煌精心培养出来的将领,是朱厚煌一手提拔的,绝对值得信任,而汪直常年驻守马六甲,对于防守作战上的心得,并不比俞大猷差。俞大猷一时半会儿,不能从爪哇之中调回来,汪直已经是最好的选择了。

  而黄士龙更是如此。

  如果许栋还活着,朱厚煌自然更信任许栋。并不是许栋的能力在黄士龙之上,而是许栋的威信在黄士龙之上,能够服众。而用黄士龙对抗大明水师,朱厚煌也觉得非常合适。

  黄士龙是从明军投奔过来,他太熟悉明军水师的伎俩了,正因为熟悉,黄士龙用来对付明军水师,是最合适不过了。

  “那么东雍无恙,殿下更应该关注国势,而不是东雍一岛,固然

  请收藏:https://m.wp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