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章:魂穿1965年_四合院:我随身携带物流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海孩子太小还有俩要吃奶,不如续弦还能照顾孩子,他总是想起死去的妻子。索性将三个孩子送到了农村老家托付哥哥嫂子照顾,自己安心留在部队。

  抗美援朝结束后,江大海负伤无法再继续服役,转业被分配到红星轧钢厂保卫科工作。刚开始那是真的苦,每天早早的起床从农村老家骑自行车到轧钢厂上班,晚上深夜了才能到家。不管刮风下雨,还是三九寒暑,日日如此。每当别人说他不如在城里租个房子时,他总会乐呵呵的说道:这算啥辛苦,这可比穿着褂子趴在雪地里幸福多了。俩儿子呢,要攒点钱给他们娶媳妇用。

  1958年,四合院开始公有化尝试。江大海作为轧钢厂的正式员工分配到了两间房。虽然只是两间东偏房,可那也是砖瓦房总比农村的土房子住的要舒心。

  让江大海更开心的是分配的四合院距离上班的轧钢厂特别近,步行10多分钟就到了,三个孩子读书的学校也都在附近,这样他就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了。就这样一家四口脱离了农村,成了日后几十年人人羡慕的城市户口。

  可天不遂人愿,1962年,江大海在抓捕意图破坏生产的坏分子时中弹牺牲。在叔叔大爷(大伯的称呼)们的帮助下料理了江大海的丧事,送回乡下老家安葬。

  15岁的江澈作为家里的长子只得放弃现在的中专学业,承担起顶梁柱的责任。

  建国初期,人民大多还是纯朴的。江澈到学校办理退学手续,校长周桥得知其父曾为国作战,又是因为抓捕敌特分子牺牲的事迹后特批江澈可以以工代读,只要能通过结业考试就给颁发毕业证。

  建国初期,人民大多还是纯朴的。江澈不光在学校得到了照顾,在工厂也是。工厂领导考虑他自身年龄还小,弟弟妹妹还需要人照顾没有安排江澈接父亲保卫科的班,安排到了比较肥的岗位后勤采购科,农特产品采购学徒。

  江澈的工作安排明着是照顾他,实则是工厂某位领导的子侄转业了想到轧钢厂保卫科工作。这名领导又在其他领导面前说江澈瘦瘦矮矮的个头,15岁了还不到一米五。要是让他去了保卫科,一影响轧钢厂保卫科的形象,二工作辛苦还要上夜班无法照顾弟弟妹妹。正好咱们采购科的农特产品还缺个人,咱们厂领导要是把人安排到这里外人听到也只会树大拇哥,夸咱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

  江澈也怪不到人家拿他的身高说话,男孩子本就发育的慢。再加上前几年自然灾害不光没营养,还吃不饱。整天萝卜白菜,一年到头能吃肉的机会都屈指可数,这样艰苦的生存环境瘦瘦矮矮的才是正常情况。哪像后世的孩子营养过剩,不少十一二岁身高都一米六七了。

  保卫科,除了特殊任务需要外出,一年四季常驻厂区。虽然需要倒夜班,可也不需要像生产车间的工人承担太重的体力劳作。

  在厂区和工人居住区拥有的职责和权力等同于公安干警,却又不像警察那样容易遇到穷凶极恶的歹徒。

  农特产品采购员,别的地方怎么定义这个职位和职责先不说。轧钢厂的农特采购员就是到农村采购食堂短缺的原材料和领导干部宴请宾客所需的食材。

  放在后世这个职位可能就是辛苦的农代,但是在这个物资短缺的年代这可是实实在在的肥缺。

  每次下乡收购农资,不光吃的肚满肠肥,临走时,鸡鸭兔子,蘑菇木耳的土特产多多少少都会送一些。

  毕竟公社时期想把社员家里多余的产出换成票子都不容易,也都想着结个善缘。

  请收藏:https://m.wp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