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74章 干校(三)_兵(校对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七章干校(三)

  张义并没有将他看到田春妮的事告诉家里面的王金娜和徐小曼,更没有向她们提起董杰的事,但是,他的心里却一直在打着鼓,他知道董杰是一个小心眼的、比较记仇的人,想一想当年自己和董杰之间,虽然是多年的搭档,就算是说不上是生死之交,总也是有交情的,便是不看僧面看佛面,他无论如何也不会为难自己。另外,张义还有一种比较乐观的想法,此时,董杰已然成了武汉市公安局的局长,这个官职的确很大,而且很有权力,或许他们一家也会因为董杰的原因,待遇上会有一些改善吧!既然田春妮都知道他在这里,那么董杰也一定会知道的!

  虽然张义有着这种美好的愿望,但是这个愿望却一直没有实现,自从那天一早田春妮与他见过面之后,就好像是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他们的生活还是一如既往,原来是怎么过的,还是这么过的。几天之后,张义不由得对自己的想法又感到好笑,如今自己的这种身份,怎么可能求得董杰的垂怜呢?人家不落井下石就已经非常不错了,他还奢望着董杰的照顾,真得是意想天开了!

  又过了一个多星期之后,军区里忽然通知王金娜去五七干校学习劳动,这个通知立时让张义的全家都感到了一种莫名的恐慌。

  所谓的五七干校,却也有着它一段不得不为之的缘由。

  在文化大革命之前和之后,一大批的干部和知识分子被打倒并被关进“牛棚”,各地方的造反派们在夺取革命政权之后,成立了各级的革命委员会,形成“全国山河一片红”的景象。由于批斗的热潮已经过去,各造反派势力都把注意力转向了争夺单位、本地区领导权上,谁还会去顾管那些被关进了“牛棚”里的人呢?更何况谁来管“牛棚”,谁就要花费人力,还要承担被关押者自杀或者逃跑的风险,于是各造反派又开始相互推诿,最后谁也不去管。于是,这些被关进“牛棚”里的人应该往哪里去呢?便成了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连中共中央也犯了难来。

  根据毛泽东的想法,为了防止象苏联那样出现“修正主义”,防止干部们脱离群众,搞特殊化,所以应该将这些人再下放到群众中去,在劳动中进行学习,让他们自食其力!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在一九六六年五月七日,毛泽东看到了总后勤部《关于进一步搞好部队农副业生产的报告》之后,给林彪写了一封信,这封信便被称之为了《五七指示》。在这封信中,毛泽东要求全国各行业都要办成一个大学校,这个大学校要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还要能够从事农副业生产,又能办一些中小工厂,生产自己需要的若干产品和国家等价交换的产品;同时,毛

  请收藏:https://m.wp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