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二十四章 围城入城_太平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烈性传染病霍乱原产于国外,后经海路传入我国,是货真价实的舶来品。【全文字阅读】。霍乱一词从英文cholr音译而来,这个名字的本意使人望而生畏、触目惊心:突然、大事不好、一切乱了套!由此可见医学前辈翻译水平的高超。

  姚远听了王利宾的翻译后,脸上肌肉一颤,他也知道这种病症的可怕之处,当即让船上所有的中外医生集中过来。

  姚远这次到苏州,除了西洋医生之外,他还请了几个中国医师一同前往,其他书友正在看:。这当中有一个人最为有名,他名唤王士雄,杭州人士。王士雄曾祖王学权是一位名医,著有《医学随笔》二卷,祖父永嘉、父琪沧也都精通医学,曾对该书作过补充和校注。王士雄14岁时,父重病不起,临终前曾嘱咐他:“人生天地之间,必期有用于世,汝识斯言,吾无憾矣”。父亲死后,他遵家训钻研医学,但终因家境贫困,厨无宿舂,无法度日。为了生计,于同年冬去婺州孝顺街佐理盐务。白天工作,谋食养家,晚上披览医书,焚膏继晷,乐此不疲。

  清道光年间,江浙一带也曾经霍乱流行,王士雄不避秽恶,尽力救治,通过对这种病症的详细接触后,于1838年写就《霍乱论》书稿传世。今岁苏杭一带大战,王士雄避居上海,同时在雒魏林开设的上海医院就职,这次听闻苏州爆发疫症,很有可能是霍乱,因此王士雄自动请缨前来襄助。

  众中外医师都聚齐在甲板后,姚远让巴斯德把发现的病症说了一遍,并让几个看守兵卒把发病的清军俘虏抬到甲板上来。

  霍乱病症潜伏期不过一两天。一旦发病便甚是凶猛,后世电影中有这样的描述,骄阳似火的大暑天,画面中出现一个人力车夫。他拉着黄包车自远而近轻快地小跑而来,他身体壮实。突然。。车夫感到口渴难忍,看见路边小坑有一汪水,便不管干净与否,用手捧起狂饮。解渴后的车夫继续奔跑……

  数小时后,镜头里的车夫像换了一个人,变得委靡不振。步履维艰,出现阵阵腹泻。找不到厕所的他,急不可耐地随地便溺。特写镜头:车夫排出的大便先是稀便,然后变成清水样,最后变成淘米水样。“好汉经不住三泡屎”,车夫被频频腹泻迅速击倒。严重的脱水使他的眼窝深深凹陷。手指皮肤发皱,像泡在水中很久的洗衣妇的手。最后,车夫一头栽倒在地,再也没起来。这些都是真实的写照,说明了霍乱疫症的可怕之处。

  三个清兵俘虏抬上来之后,众人都下了一跳,不过短短时间内。三个清军俘虏已经出现脱水、休克的现象,据历史记载,霍乱共有7次大流行。第一次始于1817年,当时霍乱起于印度,传到阿拉伯地区,

  请收藏:https://m.wp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