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五十章 长芦盐商_太平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宝坻县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附近大小村庄依旧是坐落在一片平原之上。≤宝坻区的“坻”字,原只读“chi”,水中高地之意。据传,乾隆巡游到此地,脱口念成宝坻“di”,从此就成了金口玉言。宝坻又名渠阳,仅次于渔阳(蓟县)和雍阳(武清)之间,自古是商业要地。公元10世纪20年代,因“高阜平阔”而设置专卖盐院,时称“新仓”,成为封建朝廷贮盐基地。过了两个半世纪,因人烟繁庶,贸易兴旺,改为县。当时,此地盐产的收入占全国盐利的1/10,国人视盐为国宝,故“富商巨贾,货置丛繁”。

  宝坻的富户多是长芦盐商,其中在宝坻产业最多的乃是末代长芦盐商中最著名的大盐商张锦文。张锦文原籍静海,在天津八大富商中居首位,人送绰号“海张五”,商号名唤“益照临”。

  当僧格林沁在塘沽和洋人恶战时,连同直隶总督恒福到大沽口捐粮捐饷的有他张锦文,当僧格林沁败退,又向僧格林沁捐输的有他张锦文,当天津沦陷,被迫举家外逃的还有他张锦文。在乱世之中,富商都不能保证自己的财产安全,更何况其他平民百姓?

  在气势汹汹的番兵面前,张锦文早早的带着家眷和商号伙计逃到宝坻躲避战火,在这里他聚集起两千盐丁自保,到比宝坻县的满清军队还多。此刻的宝坻县其实也没多少满清兵丁了,天津陷落,恒福等人投靠了英法联军。宝坻县的县太爷也就早早的挂印逃去,宝坻县其实也就是张锦文出面在维持着。

  两千盐丁守着宝坻。小股的英法联军倒也不会前来骚扰,用于维持地方治安也够。但张锦文就怕哪天番兵大队来攻,那他的两千盐丁可就是抵挡不住的了。但也还好,听闻番兵占了天津之后,一鼓作气都是往京城而去的,似乎没兴趣到宝坻这个小地方来,倒也能保得一时平安。

  但到了昨天晚间,外出放哨的盐丁回报,有大队人马朝宝坻来了,张锦文可是吓得不轻。连忙派人前去细探,到底来的是什么军队。

  到了夜里几个猎户出身、身手矫捷的盐丁就查探清楚前来回报,说来的有两支兵马,一支是番兵,总有上万人,另一支是打着太平天国旗号的太平军,也有上万人马。

  张锦文一下子便瘫倒了地上,番兵抢掠可是寸草不生,而那些太平军长毛听官府宣传。也是专对富户下手的,来的两支兵马都不是善茬,张家的基业难道就此断送了吗?

  就在张锦文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之时,张锦文的一名幕僚文先生开口说道:“东家。听闻那长毛在南方与洋人关系颇好,亦是保护私产、鼓励工商的,不如先与长毛军伍联络看看。始终也是中华之人,应该能说得上话。要是能费些钱粮就求得

  请收藏:https://m.wp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