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四十三章 伊犁条约_太平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维尔内城堡。同年10月,将科帕尔堡和维尔内堡划入新建的隶属于西西伯利亚的塞米巴拉金克斯省,擅自将中国巴尔喀什湖(当时为中国第一大湖)以东以南的地区划入俄国的版图,并继续向东将其势力扩张到伊赛克湖(当时为中国第二大湖)一带。1856年把维尔内堡作为新成立的阿拉塔夫州首府,形成另一条包抄哈萨克草原,进攻中亚诸汗国的碉堡线,即当时大部分位于中国境内的西伯利亚线。

  相对于东北地区来说,太平天国在西北地区的用兵起步相对较晚,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部十余万翼殿大军在1860年挺进青海、新疆之后。迅速扫平了当地的反对势力,然后在1861年初开始进攻俄国在中亚的碉堡线。

  翼王在新疆等地也实施了太平天国的新政,在刺刀和新政的双重压力下,新疆等地很快平稳下来,当然这当中少不了各族融合之时的历史阵痛。随后翼王石达开秉承了西殿的做法,对一切可以联合的反俄势力进行了联合,他在新疆等地征召了数万名当地各族组成的联军参与对俄战争。十余万翼殿大军加上新疆当地新组建的军队,太平天国集合了将近二十五万大军发动对中亚的大举进攻。

  二十五万大军对于中亚的俄军来说是相当致命的,整个哈萨克草原外部的碉堡线在数个月的时间里遭到太平军多路的进攻,然后石达开联合哈萨克草原上诸多被俄国人入侵的汗国和部族一起对抗俄军。在1861年4月至1862年3月间。俄国人的进攻线被迫退回到1847年以前的出发阵地,损失兵力高达十二万,加上此前他们征服中亚地区时候各地民众的反抗,俄国人损失人口高达数十万之巨。

  在这种强压下。俄国人也无力阻挡,中亚地区俄军兵力不足,希望从东欧地区调集兵力增援,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却发现他的国家正陷入农奴改革的危机,大量的农奴起义,他们拒绝了国家的征召。俄国无法抽调足够多的兵力到中亚进行战争,要知道太平天国在中亚组织的军队在最高峰的时候达到了三十万之巨,号称五十万中亚联军。于是在中亚,俄军只能苦苦支撑。

  而最后一根击垮俄国的导火索就在远东的北方,在那里俄军再次遭到重大打击。俄军在远东最大的据点要塞雅库茨克被太平军攻陷,四个师的俄军全军覆没,俄国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做了阶下之囚。俄国人在远东最后一点军力也消失了,太平军联合蒙古骑兵在广袤的西伯利亚土地上任意驰骋,在中亚翼王的联军所向披靡,俄国人的势力几乎快要被赶到贝加尔湖以东去了。

  同时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在看到俄国的颓势之后,也在蠢蠢欲动的准备向俄国佬发难

  请收藏:https://m.wp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